10月9日,71岁的日本研究员明仁吉野因锂电池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使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达到27人。
据统计,自21世纪以来,日本有19人获得诺贝尔奖,平均每年一人。获得物理和化学奖的人数最多,共有19人。21世纪初,日本计划在50年内获得30项诺贝尔奖。
十一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9年,汤川秀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日本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965年,长崎一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量子电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
1973年,江崎玲于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发明了川崎二极管。他是超晶格研究的先驱。
2002年,小柴昌俊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成功地探测到宇宙中微子,并发现了宇宙x光源。
2008年,郑晓琳、闵英和南部阳一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郑晓琳和闵英康弘提出了小林康弘矩阵。南部阳一郎在粒子物理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共同发明了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
2015年,梶田隆章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发现中微子振荡,并证明中微子有质量。
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1年,福井钱乙凭借直觉前沿轨道理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7年,查尔斯·彼得森,
2000年,白川英树因对导电聚合物的开创性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1年,野依良治因对不对称合成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2年,田仲庚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他发展了生物大分子的同一性和结构分析方法。
2010年,根岸英一和铃木彰因对有机合成中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五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1987年,苏姆·托内加瓦因发现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12年,山中伸弥因发现成熟细胞可以被重写为多功能细胞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15年,大村智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他发现了伊维菌素并开发了阿维菌素。他被誉为“拯救了两亿人生命的化学家”。
2016年,大相美因发现自噬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18年,本庶佑因对pd-1和活化诱导胞苷脱氨酶(aid)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94年,大江贤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之一:
1974年,日本前首相佐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